单黛将手里的雪碧一饮而尽,肚子似乎就不那么饿了。
她一个人将两个编织袋提了上来。
编织袋里的物品,除了她自己的衣物外,便是外婆特地留给她做人情的特产。
外婆是在睡梦中去世的,没有受病痛的折磨,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。
但在外婆去世前的这一年里,她似乎对自己的身体早有预料。
往年,她都会将采摘的茶叶卖掉,来供单黛读书。
但今年,她却没有这样做,她将茶叶都留了下来,嘱咐道:“阿黛,这些年你爸爸也算有良心,没有落下赡养费,这些茶叶就留着送给他吧。”
那时,单黛还不理解,觉得父亲和她根本不会见面。尤其是听说他又结婚后,更不可能来找她这个女儿了。
她也不会去找他,惹人嫌。
但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。
外婆去世时,她才刚满16岁不久,是未成年人,需要一个新的监护人。
俞治自然就是这个不二人选。
在单黛看来,俞治不是一个优秀的父亲,但也不是最差的父亲。
他同意接单黛来南州市,还给她办了转学手续,一切都还算顺利。
当然主要是因为单黛是县一中的年级第一,南州一中才会在转学之事上出了大力气。
**
人总要往前看的,这是外婆从小教她的道理。
单黛整理好编织袋,也整理好自己的心情,又一次踏入父亲的家。
此时,俞治已经买了好几种饮料上楼。
俞天赐不知道是被明敏教育好了,还是有俞治的饮料哄着,乖乖坐在沙发上,倒是没有再哭闹。
“爸爸,阿姨,这些茶叶春茶秋茶都有。”单黛将两大袋茶叶递给俞治和明敏,又将其他特产拿了出来,“还有枇杷、芦柑、龙眼……”
俞治看着女儿大包小包的,都是带给他们的土特产,嘴硬道:“这里要买什么没有,你何须带这么一大堆。”
明敏没有理会俞治的口是心非,她感激地朝单黛说道:“都说春水秋香,小黛你有心了。”这些茶叶如果放到外面卖可是好几千块一斤,她用来送领导刚刚好。
俞天赐毕竟还是小孩子,见到有好吃的,立马跑了过来,忘记之前还在心里给单黛贴上“大坏蛋”的标签。
虽然刚刚闹过不愉快,但单黛还是想着她寄人篱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于是主动示好道:“天赐,这个番薯干非常软糯,你试试?”
俞天赐接过零食,在明敏眼神威逼下,极小声地嘟囔道:“谢谢姐姐。”
看到单黛给他们带这么多好东西,明敏突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:“阿黛,你的房间只有风扇,你看看会不会太热,实在不行,过几天,我叫人来安一台空调。”
俞治却不赞同:“那房间又不是没窗户,没风扇,安什么空调!我们小时候连风扇都没有,就拿一张席子到屋顶睡,不也过得好好的?”
他全然忘了全家的屋子都装了空调,就单黛的屋子没有。
单黛听着俞治的话,依言拒绝道:“阿姨,不用了,我以前住的屋子也是没有空调的。”
犹记得,外婆还在世时,要给她安一台空调。但是她是寄宿生,只有周六下午才会回家,住在家里的时间本就不多。再加上山上的天气本就比城里凉快,有风扇足矣,实在不用多花这个冤枉钱。
在她的执意劝说下,外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如今,那个担心她冷,害怕她热的人早已不在了。
单黛晃了晃忧伤的情绪,将装着她衣物的编织袋拿进了她的房间。
这是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房间,堪堪装下一张床和桌子,没有柜子,单黛的衣物只能继续放在袋子里。
桌子是旧的梳妆台,应该是明敏之前用过的。
单黛觉得,用它来当书桌刚刚好。
桌子前是窗台,窗外绿茵繁茂,树上偶有几只小鸟驻足,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。
似在欢迎单黛的到来。
单黛在新家的第一天,偶有波澜,但总算归于风平浪静。
**
第二天一早,单黛六点不到就起床了,这是她之前养成的生物钟。
但新学校的作息时间,却比他们以前的学校,晚了一个小时。
在这里,七点半才开始早读,而且这个早读还是自愿的,没有老师下班。你只要在八点能出现在教室,上第一节课就不算迟到。
单黛从新家到学校坐公交也只需十几分钟,尽管有早高峰,总归不会超过半小时。
起床后,她学习到接近七点,才走出房间做早餐。
昨天晚上,她已经帮明敏做过晚餐了,对这里的厨具和用品还算熟悉。
明敏在国庆期间值班,今天轮休,再加上俞天赐这个小学生不用那么早上学,她并未早起。
俞治就不用说了,开出租车是自由职业,他没那么勤快,一般中午才会出车。
单黛除了做自己的早餐,还给一家三口也做好三明治,这才出门。
现在是七点二十分,她的新班主任施雅晴让她今天不用去教室早读,先到办公室等人,所以她才没有这么早动身去学校。
单黛坐上电梯,门刚要关上,“叮”的一声,门又开了。
“抱歉。”是昨天那位清瘦的少年,他朝单黛点了点头,推着一辆自行车走了进来。
单黛回了一句:“没关系。”
两人一时无话。
电梯的空间不是很大,单黛站在电梯的角落,少年站在电梯的另一边。
两人中间刚刚好隔着那辆自行车。
那种拘束感又再一次扑面而来。
单黛不由抓紧书包袋子,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梯数字,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真慢。
在数字跳到“10”的那一刻,少年突然打破沉默:“你也在南州一中上学吗?”
单黛有一瞬间的怔愣,她的校服在当时去学校办理转学手续的时候就领了。
现在他们两个穿着一样的衣服,少年有此疑问也是正常。
她仰头看向身边的人,这才察觉,他真的好高啊,她165的身高,才到他的下巴。
“是啊,好巧。”妈妈从小就教她,要看着人回答问题才有礼貌。单黛看了少年一眼,礼貌微笑,很快又将目光移向别处。
少年看着她的目光是带着善意的,可不知道为什么,她在他面前,不像以前在其他男同学面前那般自如。
或许,是因为他们还不熟悉的缘故吧。
不过,这次也是赶巧了,之后他们应该很少会像现在这样同处一室。
好在少年也不是那种多话的人,只是客套地问了一句,就没再说什么。
电梯终于到达一楼。
单黛按着开门键,少年立即明白她的意思,他推着自行车先行出去。
“谢谢!”少年回眸朝单黛笑了笑,后骑着自行车出了大门。
单黛独自一人来到公交车站,她的运气不错,刚到一会儿,车就来了。
但今天,她还是晕车。
以前从县里坐车回家,一周只有一次,尚且觉得能熬。
如今,她可是需要天天坐车的。
这样下去,可不是办法,会影响到早上上课。
以前她妈妈跟她说过,晕车的话就要经常坐车,每天多坐它几次,自然就习惯了。
单黛决定这周末,她要多坐几次公交,练到习惯。
现在,单黛为了转移注意力,把目光看向车窗外。
道路两旁,是郁郁葱葱的树木,枝叶随风摇曳,尽显蓬勃生机。
太阳早已穿破云层,阳光如金子般洒向大地。
那抹熟悉的身影再次映入眼前——
少年迎着光,躬着身,骑在山地车上,宛如一只正欲展翅高飞的雄鹰。
他也似乎心有所感,朝公交车的方向看了过来。
单黛没出息地用书包挡住了头。
等她拿下书包,小心往外窥探时,少年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。
她莫名松了一口气。
还好,他应该没有误会自己在偷看他。
因为出了这个小插曲,单黛被转移了注意力,直到下车都没有再晕车。
她沿着公交站走了一小段路,便看到了南州一中的大门。
门前停满了家长接送孩子的小轿车、电动车,值班老师和保安们在积极维持着秩序。
再往里,有一块黄色巨石,上面刻着鲜红的四个大字“南州一中”。
这是单黛第二次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,但直到这一刻,她穿着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白色校服、黑色长裤,才有一种真实感——
她将会在这里度过最后两年的高中生活,也是最重要的两年。
南州一中的三栋教学楼并没有连在一块,据说高三的教学楼靠近湖边和假山,风水最好。
而高二这栋教学楼,之前单黛来学校的时候,教导主任带她来过,她认得路,在篮球场的后方。
教学楼的主体是白色的,此时被阳光包裹着,仿佛一块温润的白玉。
这栋楼共有五层,1-15班是理科班,16-20班是文科班,数字越小的班级,楼层越高。
单黛被分在了15班,在二楼,靠近左侧楼梯。
但老师办公室统一安排在每层楼的右侧。
单黛便从右侧上了楼梯。
此时,是七点四十分。
高二15班教室内。
今天是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,按理说,同学们因为放假生物钟被打乱,应该哈欠连连,无精打采。
但是,数学科代表高子珩却带来了一个大新闻,把大家的瞌睡虫赶跑了——
他先是卖了一个关子:“你们知道我刚刚拿作业给晴姐,她跟我说了什么吗?”
有人开玩笑道:“说什么?说你这几天吃胖了?”
顾杰八卦雷达“滴滴”直响,催促道:“唉,你们别打岔。老高,你也别故弄玄虚了,有话快说!”
戚栩抬眸看了围在高子珩一旁的众人,笑着摇了摇头,继续翻着手里的书。
“晴姐说我们班今天要来一位转学生。”
“啪”地一声,戚栩合上了书。
不会,这么巧吧?